服務熱線
18321282235
雖然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一些重要的蛋白質,它們決定著神經元在大腦形成過程中如何定位,但是,所有這些蛋白質在活的生物體內是如何相互作用的,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未知的。模式動物——盡管它們有別于人類,已經揭示了關于人類生理學的許多信息,因為它們更簡單,更容易理解。在這種情況下,研究人員選擇了秀麗隱桿線蟲(C. elegans),因為它只有302個神經元,其中有222個是在線蟲還是一個胚胎時形成的。雖然這些神經元中有一些定位到線蟲神經環(大腦),它們也沿腹神經索傳播,這與人類的脊髓大致相同。線蟲甚至有它自己的蛋白質版本,在更復雜的生物體(如果蠅、小鼠,或人類)中,這些相同的蛋白質被用來指導大腦的形成。
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Hari Shroff博士指出:“理解神經元為什么和如何形成,以及它們到達zui終目的地的途徑,有望可以提供關于‘在神經元的發育過程中,蛋白質和其他分子因素如何相互作用’的有價值的信息。即使在線蟲的情況下,我們仍然不了解神經發育,但我們將它作為一個簡單的模型,來探討這些因素如何互相協作,推動線蟲大腦和神經元結構的發育。”
然而,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經過線蟲體內的神經元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簡單。*個挑戰是,研發新的顯微鏡,可以記錄這些線蟲的胚胎發育,而不會通過過多的曝光而破壞它們,而仍然得到清楚看到個別細胞所需的分辨率。Shroff和其他單位合作,通過開發新的顯微鏡,提高速度和分辨率——可以影像線蟲的胚胎發育,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。
第二個問題是,在發育過程中,線蟲開始“抽動”,在卵內四處運動。折疊和扭曲使我們很難跟蹤細胞并解析運動。例如,如果一個神經元在幾分鐘的時間內移動,是因為胚胎扭曲,還是因為神經元實際上改變了在胚胎內的位置?理解使神經元到達zui終目的機制,是了解大腦如何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——如果不知道神經元在哪里和如何移動,是很難確定的。zui后,在三維空間中確定一個神經元的位置,同時著眼于一個二維圖像——特別是一個折疊起來的線蟲,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。
Ryan Christensen指出:“想象一下,你想在一個擁擠的禮堂里跟蹤每個人,你每次看到只能一個人,觀眾席本身是看不見的。這有點像嘗試跟蹤線蟲中的神經元彼此是如何相互的。你既需要有能力同時看到每一個人,也需要讓觀眾席是可見的,這樣你就可以把每個人都放在適當的位置,并找出每個人的動作。我們的軟件可以使觀眾席可見,并允許我們將每個人(神經元)放在適當的情況中。”
線蟲的胚胎通常是透明的,但研究人員用熒光蛋白作為標記,使胚胎中的幾個細胞發出亮光。當把這些細胞的顯微圖像輸入計算機程序時,計算機可確定每個細胞,并使用這些信息來創建一個線蟲模型,然后計算產生一個直觀的圖像。該程序還允許用戶檢查計算機模型的準確性,并在發現任何錯誤的時候對其進行校正。
郵箱:sale1@shybsw.net
地址:上海市滬閔路6088號龍之夢大廈8樓806室
Copyright © 2025上海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:滬ICP備15014166號-7
技術支持:環保在線 管理登錄 sitemap.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