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務熱線
18321282235
一位以色列醫生做過這樣一個實驗:28名實驗對象分別以三種不同的姿勢上廁所,一種是普通的坐便式,一種是蹲坐在特制的迷你馬桶,另外一種是古老的蹲坑式。
結果表明:蹲坑式平均耗時50秒,且實驗對象認為便便過程很舒爽。而坐便式如廁平均耗時130秒,而且實驗對象表示意猶未盡(表情真是可愛屎了)。
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?
因為我們的腸道閉合機制不是為坐著上廁所設計的,在坐姿狀態下它沒法*打開出艙口。不管站著還是坐著的時候,腸道外圍都有一塊肌肉像套索一樣包裹著它、向一個方向牽引著它,這就產生了一道彎曲的折痕。這種類似于彎曲扣鎖的機關可以為肛門括約肌減輕不少負擔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花園里澆水用的橡膠管。澆水的時候突然不出水了,多半是管道的哪個地方打了個結,只要把打結的地方擼直,過不了多久水管就又通了。
蹲著更利于排便,有證據嗎?
從原始時期開始,人類就是蹲著大便的,這也是zui自然的排便姿勢。但是僅僅因為我們的祖先是這么排便的,就能證明蹲著上廁所更利于肌肉放松、排便暢通?當然不是。
日本研究人員做了下面這個實驗:他們讓實驗對象吞下一些熒光試劑,然后用不同的姿勢上廁所,同時接受X光照射。實驗結果如下:一、沒錯,在蹲坑狀態下,腸道確實變得筆直,排便通暢*;二、這世界上還真有這么為科學獻身的人,吞下熒光劑不說,居然還能忍受拉熒光粑粑時讓人全程X光跟拍!我不得不說,這兩點都讓人印象深刻。
便秘集中的地方都在用坐便器!
痔瘡和腸道內憩室這樣的腸道疾病,還有便秘,似乎只集中爆發于那些習慣用坐便器的國家。肌肉組織松弛并非罪魁禍首,原因另有所在,尤其是對于年輕人來說,很多人發病的原因是腸道受到的壓力過大。有些人在壓力大、精神緊張的情況下就會繃緊腹肌,有時繃了整整一天自己還對此毫不察覺,痔瘡自然不愿意待在壓力過大的地方,還是溜到身體外面輕松自在。同理,腸子內部的組織如果不堪壓力也只好向外邊跑,于是腸壁上冒出一個個燈泡狀的外翻小瘤子,就形成了腸內憩室。
當然,坐便器肯定不是誘發痔瘡和結腸憩室的*原因,但是在*12億蹲著如廁的人中,確實沒發現什么人有憩室,得痔瘡的人比例也要小很多。想想看,我們每天優雅地坐在馬桶上,用一個對腸道來說特別別扭的姿勢、努力用勁把便便擠出去,卻也附帶著把痔瘡、憩室擠了出來,情況糟糕的還得去看醫生。為了看似高大上的馬桶放棄蹲坑,這樣的代價真的值得嗎?
不僅如此,醫生們甚至推斷,如果在馬桶上如廁時經常性地用力過猛,患靜脈曲張、中風或在排便時暈厥的可能性也會明顯增加。
對此有人表示:
你是想說服我們撬了家里的陶瓷馬桶,然后蹲著對準一個洞大便嗎?
門兒都沒有!
不撬馬桶改成蹲在馬桶圈上也不行!
要得痔瘡就得痔瘡吧!
其實沒那么夸張啦,坐在馬桶上我們也可以達到蹲坑的順暢排便效果——?只要腳下墊個小板凳,上半身微微向前傾,找好角度——成了!就這么簡單,現在你又可以在大便的時候讀書、折紙或者專心發呆,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得痔瘡了。
郵箱:sale1@shybsw.net
地址:上海市滬閔路6088號龍之夢大廈8樓806室
Copyright © 2025上海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:滬ICP備15014166號-7
技術支持:環保在線 管理登錄 sitemap.xml